包艾饺作文通用12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包艾饺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我、唐云泽、陈燮和和任佳雯一起去博物馆去学包艾饺。
开始了,老师先讲清明的由来,再给我们看了三首关于清明有关的诗,然后给我们讲了为什么清明要吃艾饺和清明前一天为什么是寒食节,接下来就是我最期待的环节---包艾饺了。
老师给我们一些用艾草做的像面粉一样的东西。先把它揉成圆形、压扁,卷起来,搓成像一根面条,而且不能有裂缝。我们搓呀搓,那“东西”像在跟我们开玩笑似的,怎么也不能使它一条裂缝也没有。这时,老师走了过来,说我的已经可以了,把它切成六份,拿起其中一份,揉圆,压扁,上面放点豆沙,再把豆沙包在里面,涂上点油,放进模具后,用力压扁,拿出后,一个艾饺就做好了。我也照着样子做了一个,不过露了馅。接下来做得好了一点。我看了一下唐云泽,他做了一个“巨无霸”---用两个做了一个艾饺。“还有一个就做完了!”我说。涂点油的时候,我直接让艾饺去“泡澡”了。当我做好后,还没有一个人做完,我就帮唐云泽做了。老师发了盒子、盖子,装好后,放到篮子里,拿回家去了。
到家后,我们把它蒸了一会儿,就把它给吃了,感觉自己包的艾饺真好吃!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起艾饺来。今天,我也学会了包艾饺。家里的人都忙开了,奶奶拔艾草,洗艾草,爸爸烧火,妈妈揉面粉……奶奶忙着找最嫩的艾草,妈妈揉着面粉,脸上还有一些白的浪花呢。奶奶把艾草洗净,烧一遍后,由爸爸剁碎,剁成粉末,接着由妈妈把面粉和剁成粉末状的艾草揉成一团后,变成了一个青绿色的“面团球”再把面团搓成一条又长又稍粗的条子,再一段一段地扭下来,每段之间的距离大多相同。然后把这些东西搓成圆球一压就变成了一张张又圆又薄的圆饼,奶奶调好配料——芝麻和猪油,把这些配料裹进圆饼去,然后把周围都捏紧防止里面的配料漏出来。
妈妈把一只只小巧玲珑的艾饺放进蒸笼里蒸,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香味四溢的艾饺出炉了。过了半小时,艾饺才出笼了。奶奶把先拿起来的艾贡给祖先们吃,祖先们先吃,晚辈后吃,这是孝敬祖先的起码要求。一只只艾饺胀得满满的,像是要生小孩似的,特吸引人。我咬了一口,味道果然是与众不同,里香外嫩,散发着艾草的淡淡的清香,叫人直流口水。今天,我不但学会了做艾饺,还吃到了香喷喷的艾饺,我们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清明节到了,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包艾饺,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我们就早早起床,开车来到香炉峰脚下,哇,扫墓的人真多啊!我们祭祀完后,外公摘了许多艾草。
下午,妈妈和外婆就要包香喷喷的艾饺给我们吃了。我和妈妈一起整理艾草,外婆去烧开水,等妈妈把艾草洗干净后,外婆说可以放进去煮了。过了一会儿,艾草熟了,外婆捞出放进糯米粉里,糯米和艾草混合在一起,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外婆把揉好的粉掐成一小团一小团的,我学妈妈的样,先把它搓成一个圆,然后用手压扁再压扁。因为我们全家人都不喜欢吃甜的,所以只准备了一种馅,那就是咸菜笋丝豆腐干。我把馅放进去,两边用指头沾了点水,合起来粘在一起,我的第一只艾饺就做好了,样子看上去有点丑。再看看外婆和妈妈包的艾饺,样子相当的漂亮。我心里想,我也要包出漂亮的艾饺来。于是我一只又一只的接着包,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包的艾饺也有模有样了。
艾饺包好后就上蒸,二十分钟后,吃着自己包的艾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在空闲的时候挤出一点时间去学包艾饺。今天晚上我们准备好了所有的材料,开始忙碌起来。
我们各有各的任务。艾草只取叶子,因为茎和芯都较苦,我们都摘掉了。然后,奶奶负责炒芝麻和将焯过水的艾草叶切成碎末;我负责将炒过的芝麻捣碎,爸爸负责干力气活――搓面团。奶奶刚把香气诱人的芝麻炒好,我就急着要吃,奶奶忙对我说:“等加糖后才好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只好等着。接着艾草焯好了,我看着很惊讶!心想这么大一盆艾草,就变成这么一小团了。
开始搓面团了。爸爸把艾草团放进糯米粉和面粉中,还加了一些水后就开始搅拌起来,像洗衣服一样,搓呀搓呀。终于成形了,看样子像一个大皮球。芝麻加糖也拌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挺甜的。
可以包艾饺了。我试着包了一个,但老是漏芝麻。后来我认认真真地看了奶奶包了几个艾饺后才明白,原来先要把顶头捏紧来,再把两角捏紧,最后捏没有捏过的,这样馅就不会漏下,也好看。我们包了一个又一个,终于包完了。
接下来把包好的艾饺一个个整齐地放入蒸锅中,剩下就等待艾饺出锅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映入脑海,算算日子,今天又到了清明节了。往年的清明节,我都是与妈妈和奶奶一起在家里包艾饺、做艾糕的。可是今天一大早妈妈就坐车到外婆家——新昌,帮忙摘茶叶去了。我只好与奶奶一起做。
首先,奶奶在一边准备馅料,因为家里众口难调,有的喜欢吃甜的,有的却喜欢吃咸的。所以这一次,奶奶特地准备了芝麻馅的和咸菜笋丝馅的。而我则在一边帮忙把艾草叶给洗干净了。接着,奶奶接过我已经洗干净了的艾草,放入一边已经准备好了的锅中,汆水。煮艾草时清香四溢,有一种艾草特有的香味。接下来的剁艾草的步骤里就没有我什么事了,于是我便乖乖地呆在一旁,看奶奶是如何行动的,这样以后自己也好做嘛。只见奶奶熟练地挤干艾草的汁水,放在砧板上,拿起菜刀快速地切着,又再次放到锅里加热。这些动作全部一气呵成,真是羡慕啊!什么时候我也能做得像奶奶这样好。之后便是揉面团了,加入粳米粉和糯米粉,趁热揉在一起。一边做,奶奶一边还告诉我,因为这样子做出来的艾饺才会更加软糯。最后包艾饺的过程是我做的最好的了,毕竟以前包做得最多的也是这一步。其实这步是最简单的了,放入馅料,像包平常的饺子一样,只不过是大一号而已。
把包好的艾饺放入锅中,大概蒸了十五分钟左右,艾饺就出锅了。不是我黄婆卖瓜自卖自夸,我包的艾饺真心不错,不信,欢迎你随时到我家来尝尝。
前几天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要吃艾饺,于是,我们就在外婆家包起了艾饺。
外婆先把采摘来的艾草洗干净并切好,和面粉一块儿揉起来,又拿来一些芝麻当馅儿。这时,我突发奇想,问外婆:“外婆,为什么时候要用艾草包艾饺呀?”外婆说:“因为屈原很喜欢艾草的香味,所以人们就用它来包艾饺纪念屈原呀!”我点了点头。开始包艾饺了,我也想来试试,便问外婆,外婆却笑着说:“你看着我包,自己慢慢体会吧!”我看着外婆包,
开始寻找包艾饺的诀窍。开始包第一只艾饺了。呀,皮太薄了,馅又放得太多了,结果皮破了。于是,这只艾饺便可怜地成了“拐子”!我又试着包第二只艾饺。不行,我把皮捏得厚了些,可惜皮变小了,馅也太少了,它变成了一个瘦瘦的“难民”了。我试着包第三只艾饺,可这次我把皮捏得太厚了,馅也太多了,这只艾饺浑然不知自己已成了“胖子”。经过多次的失败后,我有点伤心、泄气了。妈妈鼓励我说:“媛媛,加油!再试一试!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哦!”我听了妈妈的话,又试了第四只。这次我吸取了前几次的经验,把皮捏得均匀了,也把馅放得恰到好处——刚刚一勺,果然成功了。这只艾饺终于成了一个健健康康的“正常人”了!
在品尝自己包的艾饺时,啊,那滋味真是太好了!而且我还找到了包艾饺的诀窍,今天我又可以满载而归了!
今年清明节,我学会了包艾饺。
做艾饺,先要和面。和面的过程非常复杂:先要把艾草煮沸,再把水挤掉。然后将艾草团切碎,接着,把碎艾放入面粉中。下一步,便是加热水器了,热水必须是滚烫的`,奶奶说这样和出来的面糊才好吃。最后,便是用力揉搓将艾和面粉揉成面团就完工了。
妈妈好不容易和好了面,我就迫不及待地做起了艾饺。我看着手里的那一团艾面团,心想:做什么样子的好呢?像饺子一样的吗?可是,我不会呀!对了,要不就做个“月饼”吧!
说干就干,我看了妈妈的示范,就马上动手做了起来。我先把艾面团搓成一个圆球,再压扁,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面皮中间切开来,我还说:“艾饺皮,别动!我可要给你做剖腹产了!”说完,我把桂花糖放进了艾饺的“肚子”里。接着,又用“针”把那伤口给缝上!“哈哈!大功告成了!”我看着自己的“月饼”,心里得意极了!
接着,我又包了各种形状的艾饺,有“兔子状”、“汤圆状”、“元宝状”……但到后来,面团都冷掉了,我就做不好了。我刚做好一个就裂开来了,我只好这里补上去一点,那里贴上去一点,唉,真麻烦!不过,过了一会儿我便掌握了诀窍,面团合上时只要弄得轻一点就不会裂开了。包着包着,我仿佛已经在品味艾饺的美味,不禁流出了口水。
包艾饺真好玩啊,不信,你也来试试吧!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因为今天我们一家要到乡下,目的只有一个——采艾草,包艾饺。
一到目的地,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剪刀和篮子,一马当先地冲到了前头。啊!艾草可真多呀,这儿一丛,那儿一簇,一片新绿中还夹杂着几朵不知名的小花,让我感觉到了“春姑娘”的到来。
这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歌声连绵,不知不觉中已日上三竿,低头一看,这艾草也有满满一篮子了。接下来,就是本文的重头戏了——包艾饺。
“咕噜,咕噜”,什么声音?哈,艾草早已入锅,正在感受“草生”的煎熬呢,慢慢地,我闻到了一缕淡淡的清香,淡雅之中带着一丝苦涩。艾草熟了,妈妈拿来面粉和水,把已经熟烂的艾草和面粉和在一起,再倒一点水,把它搓成了一个面团,活像一个绿油油的大西瓜。然后,我们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子,在压平,做出一个面皮。放馅的量可不好拿捏:馅放多了,面皮就挤出了一条条裂缝,像一位老态龙钟的胖富翁。馅放少了,又站不住,如同一位弱不禁风的瘦子。做造型最有趣了:我心灵手巧,包了一个“小绿人”,可越看,越像“绿巨人”,方形脸,短短腿,分明是一个”绿巨人”的缩小版。妹妹也来凑热闹,好好的艾饺被她“摧残”得变成了一个“四不像”……
艾饺出锅了,吃着自己包的艾饺,心里格外得幸福!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那一天要包艾饺吃,于是老师让我们做好准备,大家都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叮铃铃”中午铃响了起来,大家都飞奔进自己的教室。我刚进去,老师和同学们就在忙着准备东西。没错,今天的一整个下午,我们就要包艾饺了。我们事先分好了组,义工家长们陆陆续续地到了。我们组是何彦烁外婆教我们包,她手里提着满满的一袋艾草叶。李海轩把一个巨大的盆子拿出来,我们往盆里一起倒面粉,外婆也把艾草叶分次慢慢地倒入。小伙伴们举起自己的双手开始疯狂揉面,不一会儿,一个青绿色的团子就揉好了。我拿了一个小团,在手心里搓圆,拿起擀面杖把它擀平,然后在手心里撒点儿面粉,以防面皮被粘住,接着往里头放些猪油和芝麻,最后用包饺子的方法包,一个艾饺就完成了。除了有芝麻馅的,三丝馅的和红豆馅的,还有我特别秘制的老干妈馅的。我先把青团揉圆,然后面皮擀平收口时留出一个洞,放入老干妈,揉紧,封口,一个“红烧狮子头”样的青团就完成了。我心想:如果有人吃到它的话嘿嘿。
等所有人包完后,大家一起抬着盘子飞奔进食堂,厨师爷爷把盘子端进蒸笼,过了一会儿就蒸好了。爷爷把盘子端出来,一股股艾草香扑面而来,谭老师用手机拍下了这珍贵的一幕。
这次包艾饺真是既有趣又好玩。
清明节到了,家家户户都上坟、包艾饺。我跟着妈妈,吟着:“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起去上坟。
中午,我们坐车回家了。一到外婆家,我立刻扑进厨房找东西吃——肚子早就“咕咕”地奏起交响曲了!外婆连忙夺过我手中昨天的面包,建议到:“包艾饺吃吧,昨天的面包不能吃了!”没办法,我只好饿着肚子包艾饺。
“什么?连艾草都没有?那怎么包艾饺?真服了你们了……”我一听连艾草都没有,不管三七二十一,急忙抓起一只袋子往菜地里跑。终于,在半个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开工!”外婆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包了起来。
哎,功到用时方恨少!我只能看着外婆包。看着看着,我觉得自己好像学会了,就提起精神,包了起来。将艾草剁成艾草泥,与面粉和糯米粉一起揉,直到三样融合在一起为止。对了,我喜欢吃甜的,就把芝麻糖全都倒进了我的几张皮里。最难的是把皮合上,捏出花纹了。我前面做的还不错,但是在最后一步却卡住了。看着外婆娴熟的摸样,我又泄气了。但外婆笑眯眯地走过来说:“没事儿,想怎么包就怎么包,不要垂头丧气的。”听了外婆的话,我又恢复了信心,展开想象,包了许多奇形怪状的艾饺,可惜都包得不怎么牢。
开饭喽!我迫不及待地抓了好几个往嘴里塞。有几个阿姨说这几个艾饺怎么这么甜,是谁包的?哈哈,只有我自己知道。
今天,妈妈买来了两包米粉、一些芝麻,还有一些艾草,看这架势好像要做艾饺呢!
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妈妈包过艾饺呀,她会包吗?没等我发问,妈妈却已经捋起袖口,管自己做了起来,看那架势好像还有两下子呢!妈妈还不忘使唤我,也不知她从哪儿弄来一根小木棍,让我给她打下手,帮她把芝麻磨碎。刚开始我还不是很有经验,一不小心就把一半的芝麻撒了出来,遭到妈妈的"温柔一击"。接着我动了十八般武艺:碾、敲、磨、捶、打、抡......可芝麻还是没碎多少。最终我得出了经验:可以敲得慢,但不能敲得轻。就这样,在多国部队的“轮番轰炸”之下,顽强的芝麻终于“缴械”投降。
我磨完了芝麻,接下来就要看妈妈的了。只见她沉着地把艾草放入锅中煮熟,但不一会儿便出“洋相”了:“哎呀,我水放太多了!”说完便胡乱地倒了些水出去;好不容易烧好了,又听见她大叫“忘记切艾草了!”说完又手忙脚乱地切起了艾草。最好笑的就是:刚烧好艾草,她发现艾草和米粉不够了,妈妈立马叫我又去超市逛了一趟......
经过种种波折之后,艾饺终于新鲜出炉了!虽然中途差点儿“胎死腹中”,但值得庆幸的是艾饺终究“分娩成功”。我咬了一口甜甜的艾饺说:“恩,馅儿好才是真的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青翠欲滴的艾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努力生长,张开小手掌跟春姑娘打着招呼。每当清明节,外婆就会去田埂采摘嫩绿的艾草用来做艾饺,艾饺是家乡清明节的传统美食之一。
外婆先把艾草叶摘下来放入锅中煮熟,这时候,整个屋子都飘满了沁人心脾的清香,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吧!然后她把艾叶切成细末,跟煮熟的粳米粉揉成面团。之后外婆端出事先准备好的两盆馅料,一盆是由笋,香干,肉丝,咸菜等组成,另一盆是芝麻白糖馅。准备工作就绪,包艾饺正式开始了。外婆把面团擀成圆圆的饺子皮,再把馅放皮上,然后用手捏了几下,一个元宝似的艾饺就诞生了。最后外婆还给艾饺捏上花边,就像给它戴上了美丽的花环。
我也迫不及待地学着外婆的样子包了起来。可是馅料就像调皮的孩子,一会从左边探出脑袋,一会从右边跳了出来,怎么也包不住,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外婆笑着说:“不要急,馅不要放太多,皮要用力捏紧。”在外婆的帮助下,我的第一个艾饺完工了。
外婆把艾饺放进蒸锅,不一会儿,艾饺就出炉了,一个个如翡翠一般,咬上一口,齿颊留香。吃着自己包的艾饺,心里美滋滋的。同时我也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才能成功!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宏涛语文网 www.jixieht.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