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面管教读后感1今天重温了一遍,参加认证班前,自己写的《正面管教》读后感,突然觉得,自己这一路走来,不忘初心,一直坚持着。接下来还会继续坚持。做好自己该做的,坚定自己选择的路。同时也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会有点滴启发。感恩过去,感恩遇见,感恩坚持。
先来说说我是怎样得到我的第一本《正面管教》的。因为孩子的二姑,我的二姐。她是一名县级中学老师,从参加工作开始至今没有放弃过让自己成长学习的机会。她不仅自己工作之余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同时还勤与我分享,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了“正面管教”,说实话,我当时只是听听而已,只觉得一本书而已,有空看看,跟其他育儿类的书籍一样,根本不知道还有相关结合书籍的课程,所以就没太在意。
过了很长时间,因为加入大v店以及认识很多妈妈,更重要是参加了大v店举办的“正面管教家长公益课”,让我有机会,怀着很多憧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她。所以,也就认识了海华老师,从她风趣,幽默,投入,夸张的体验课里,我找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也深深被震撼。以前自以为豪的育儿方法,其实并不是那么有长远意义。当海华老师开家长课时,就决定参加,希望更深入了解“正面管教”,倒底是个什么样神奇的东东,能轻松解决育儿难题,并且是长效的,还能让孩子建立习惯,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也是在报课后,我得到了我的第一本《正面管教》。
通过学习家长课学习,再结合读《正面管教》这本书。我慢慢地发现这本书的魅力,她没有过多深奥的不可模仿的理论,没有浮于文字表面的操作技巧。书中的各种面对孩子异常举动的解决方法,和真实的案例,很直接的告诉遇到育儿难题的妈妈们,其实很简单,就是和善地先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然后和善的接纳孩子和面临的问题,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再着眼于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而不纠结于问题本身,让大家都感觉很糟糕,问题依旧存在。
我很喜欢开篇简.尼尔森博士说的一句话:“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对这句话我的体会最深,这源于我的父母和我自己的小家庭,超负荷地承担,让自己每天都感觉很糟糕,带着这种状态,面对孩子本能反应的年龄,我的处理方法就是惩罚,可是更糟糕地是我并没有收获我预期想要的结果,孩子们反而变本加厉。带着这种糟糕的状态我参加了家长课,去寻求方法来解脱自己,上完三天课,才发觉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自己,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接纳的人,如何能接纳孩子,丈夫,父母,兄弟姊妹,以及身边所有的人?我进入了深深地反思中。所以,我要改变,开始学着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把它视为最好的学习机会。从那天起我开启自己的践行之旅。
看完整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错误目的表,每当看到它,很容易找到孩子现在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妈妈的理解对吗?这样做对孩子有益吗?每次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时候,我都会去看看这张表,然后确定解决办法。比如,女儿她九岁,进入人生第二个自我成长阶段,她有自己的想法,喜欢争辩(也就是妈妈口中所说的顶嘴,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当妈妈了解了错误目的表之后,事实并不是那样,她其实是在寻求关注同时争夺权力,很正常地表现,孩子有自己的主张,证明她在思考,在体会,在感受,而且又有了她自己理解之后的解决方法,还有最后的决定行动。这个时候,妈妈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积极暂停”这个大法宝,每次都能很有效解决问题,女儿与我的交谈越来越顺畅,也慢慢地变的自信了。她慢慢在找会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是最棒的,也是我作为妈妈一直想要做到的,还有个意外收获,就是与孩子爸爸沟通时,也可以使用“积极暂停”,沟通效率直线上升。
还有,运用和善坚定和启发式提问,以及赢得合作的四步骤,共情,都对我面对宝宝的不合理要求,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工具和内容还没有吃透,这需要长期的践行才可以理解,我也将坚持写践行,来梳理自己的学习心得,并从错误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正面管教读后感2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中的“正面管教”四个字。什么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有哪些独特的方式方法?我们平时对学生进行的管教又是怎样的?带着好奇和疑问,我买下了这本书并认真读了起来。
何谓正面管教?书中的第一章就告诉我们正面管教是“一种鼓励模式”。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鼓励”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但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用了多少?又是怎样用的?我们是否在进行正面管教?看看书中介绍,我们便可知一二。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你可以想象一列试图靠单轨驶向目的地的火车。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火车需要两条轨道,我们的学校也一样。第一条轨道是学业的学习,第二条轨道是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正面管教的方法是让学生们参与关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开始回想自己以及身边同事们的种种教育行为和思想,我感到恐慌、害怕。因为我发现,我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而这样管教的结果是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只是得到暂时的或短时间的控制,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我们的奖励或惩罚停止或跟不上,学生的种种问题很快会出现反弹。面对这些,我们不由得会愤怒、抱怨,为什么反复强调的问题总是出现?这些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然后我们会继续惩罚或再次强调奖励的方法以此来进一步控制学生。这样一来反反复复一学期,我们会发现原来存在的纪律问题并未减少,反而还会增多,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并未得到怎样的提高,反而学习起来越来越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正面管教”会帮你找出问题的实质,并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既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又能变得热爱学习,具有良好品格,能够倾听、与人合作,能够自制、承担责任。但我们在管教中却总是试图通过一条轨道或者是更便捷的途径到达目的地。因此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现象。要想实施正面管教,我们必须跳上这列火车,走好两条轨道。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位既专注于学生的学业,同时又交给他们社会和情感技能,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的和善而坚定的老师。正面管教既有规矩、又有自由。其中“和善而坚定”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和善”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读到这里,我想说的是:要想改变孩子,你得先改变自己。
“正面管教的愿景是,孩子们在学校里遭遇失败时永远不会被羞辱,而是通过有机会在一 ……此处隐藏9869个字……越糟。
二、理解了以下四种错误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三、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误的概念。
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我要好好的琢磨,并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能不断的通过改进而实行。
四、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
我们怎样来“赢得”孩子。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
五、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六、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
七、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当老师记住了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时,我们就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我深有同感,多少次我和学生们都是在爱的信息传递中消除隔阂,增进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正面管教读后感10时光在书香中飘逝,《正面管教》这本书也伴着夏日的缓缓炎热慢慢展开。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班的X同学,他是个特别不合群的孩子,上课时永远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并把椅子360度旋转。喜欢插话,走路永远不在队伍里,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级后面,作业不按时交,订正从来不按老师的要求写……我跟他讲了无数次的道理,也经常在下课后把他单独留下来进行教育批评,可是大半学期下来,我的批评教育对他似乎不起什么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时都是低着头,但常常是我在唱独角戏,后来还是老样子。因为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所以我决定要在他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争取对他有更深的了解。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这句话,忽然领悟到,这个让我如此头疼的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正是缺爱的表现吗?
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用可爱的便签纸写的小短语,信中着重表现了其实我内心有多喜欢他,字写得越来越有进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一点从未变过!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至少上语文课时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后来,我对他更加关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带的却还是凉水,于是我就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还一天多次询问他有没有感觉好一些;而当我发现他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喜欢在课堂上玩愤怒的小鸟橡皮,有时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思考良久,我让他带着所有的橡皮来我办公室,在他疑惑时把我准备的两块崭新的学习橡皮和他作交换,并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话……终于,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当然成绩也突飞猛进,期末考试考了“优”。
《正面管教》一书中“安排特别时光”一节中讲到“放学后只要花几分钟作为给一个孩子的特别时光、就能帮助这个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鼓励停止其不良行为,尽管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提到不良行为。”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班里有一个Y小朋友,上课极易分神,学习上很不踏实,试卷常常做的一团糟,小测验的成绩也不行极差。因为家长做生意,接小孩经常晚点,她常常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做自己的事的。有一次,我很偶然的发现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并且整理讲桌,我很感动,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且跟她约定以后一段时间如果妈妈又来晚了的话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间将有十分钟的“特别时光”,孩子听了很兴奋,像和我共有了一个小秘密。事实上我也照做了,一开始他跟我聊天时很拘谨,后来在我的引导下越来越放得开了,她很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时间状态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妈妈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诉了我……当然,在“特殊时光”的作用下,她进步非常大,不仅是成绩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书中还告诉我们要常常鼓励孩子。说真的,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尤其是做一个班主任,通常由于心急很习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批评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很少有人深想过批评带来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积累的效果。这一点对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受益非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让学生们受益。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宏涛语文网 www.jixieht.com 版权所有